日語口譯的5個小錦囊
口譯,相對于筆譯,其實難度更小一些。
因為筆譯的情況下,作者(說話人)和讀者(聽話人)之間唯一的橋梁,就是你翻譯好的文字,所以必須準確無誤地把信息轉碼,同時還得考慮信息轉碼后可能造成的誤解(歧義、雙關等等),因此往往需要字斟句酌,以求達到100%的還原度。
而口譯時,說話人、聽話人、翻譯三者同時在場,溝通的渠道不止一條(三者之間可以隨時相互溝通),溝通的方式也不止一種(除了語言還有手勢、眼神、表情等等),所以對于所傳達信息的準確程度,要求就沒那么高,可能有個80-90%,就足夠雙方溝通了。
當然,不同的場合,對口譯還原度的要求也不一樣。
那么,為了圓滿完成一次口譯任務,有沒有什么錦囊妙計呢?我拋磚引玉,送給大家5個小錦囊。
錦囊(1)
事前的認真準備,可以大幅提升口譯質量。
在接到這次口譯工作之前,我對筑波市一無所知,甚至它在日本什么地方、屬于哪個縣都毫無概念。于是打開筑波市的主頁,把它的基本信息瀏覽了一遍,重點關注和此次訪問關系密切的部分,比如“科學城”的定位、2004年和深圳成為友好城市等等。(題圖就是筑波市景觀,來自維基百科)
接下來就是以“筑波 深圳”為關鍵詞搜索相關信息,找到了不少好東西:去年筑波市首次派企業參展高交會,今年2月深圳在筑波舉辦了高層次人才懇談會,今年7月南航開通了筑波所在的茨城縣到深圳的直飛航班……等等。
最后再找龍崗區外辦拿了這次訪問的行程安排、出席人員等相關資料,這樣對整個口譯任務就大致有把握了。事實證明,座談會的內容,基本沒有超出我事前預想的范圍。
錦囊(2)
豎起耳朵,收集情報。
在從酒店到華為的車上,筑波代表團一直在跟中方的翻譯商量各種安排,我就一邊看資料一邊豎起耳朵聽他們交談,補充背景知識。偶爾也跟他們閑聊幾句,混個臉熟,把人跟名單對上號。
錦囊(3)
好記性不如爛筆頭。
像座談會這種場合,發言者往往一時說得高興就停不下來,讓你聽到后面忘了前面。于是適當的筆記就必不可少,特別是當提到數字和專有名詞的時候。筆記這玩意,只要自己看得懂,鬼畫符也沒關系。
錦囊(4)
合乎規范的語言表達,不管是中文還是日文。
這是翻譯三大要求“信達雅”中的“達”,很考驗語言功底。生硬的直譯,也許對方能聽懂,但不免眉頭微皺,說明用戶體驗不到位。應當確保自己說出來的每句話,都符合語法和語言習慣,自然而流利,讓人聽得舒服。
錦囊(5)
平時多充電,境界大不同。
語言就像生命,會不斷發展、進化、淘汰。既然掌握了一門外語,就應該持續關注通過它發聲的那個世界、那個文化,現在互聯網如此方便,只需動動鼠標。新聞、評論、社區、小說、日劇、動漫、綜藝節目……要啥有啥。平時若能日積月累,哪天接到口譯任務,事前準備肯定會輕松不少。